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(五四学制) 电子课本可以方便大家随时随地预习或复习课本知识,为此,我们找到了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(五四学制)新教材电子书教材的全部内容,以高清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大家通弘网 ,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。
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,请关注公众号“桃李文库”回复:“电子课本”
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(五四学制) 新教材电子课本在线阅读(此为截图版,获取是高清版)
展开剩余86%四年级数学是小学中高年级的 “能力跃升期”,核心是从通弘网 “简单运算” 向 “复杂运算 + 逻辑推理” 过渡,同时深化几何认知和应用题解题思路,注重培养 “数学思维的严谨性” 和 “解决问题的策略性”。以下从核心知识模块、重点难点、学习建议三个维度,系统梳理四年级数学的核心内容,帮助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。
一、四年级数学核心知识模块(按 “数与代数”“图形与几何”“统计与概率”“综合实践” 划分)
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在三年级基础上难度显著提升,尤其在 “多位数乘除法”“几何度量” 和 “复杂应用题” 上有明确突破,各模块联系紧密,实用性强。
1. 数与代数:运算能力的核心突破(占比约 60%)
这是四年级数学的重中之重,重点是 “多位数乘除法的笔算” 和 “运算律的初步应用”,是后续学习小数、分数运算的基础。
多位数的认识与运算
大数的认识:
认识 “万、十万、百万、千万、亿” 等计数单位,掌握 “数位顺序表”(从右数第 9 位是亿位),能正确读写 “亿以内的数”(如 3050008 读作 “三百零五万零八”通弘网 ,注意 “0 的读法”:每级末尾的 0 不读,中间连续的 0 只读 1 个);
大数的比较(位数多的数大;位数相同,从最高位比起,如 5678000 < 5687000)和改写(将整万数改写成 “万” 作单位,如 450000 = 45 万;将非整万数用 “四舍五入” 法求近似数,如 456789 ≈ 46 万)。
乘法:
三位数乘两位数(笔算核心):如 145×23,步骤为 “先用 23 的个位 3 乘 145 得 435,再用 23 的十位 2(表示 20)乘 145 得 2900,最后把两次积相加得 3335”,重点注意 “十位相乘的积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”;
积的变化规律:一个因数不变,另一个因数乘(或除以)几(0 除外),积也乘(或除以)几(如 12×3=36,12×30=360,12×300=3600)。
除法:
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(笔算核心):分两类 ——“整十数除三位数”(如 178÷30,商 5 余 28,注意 “商的位置要写在个位”)和 “非整十数除三位数”(如 178÷32,用 “四舍五入” 法把 32 看作 30 试商,商 5 后发现 32×5=160<178,余数 18<32,商 5 合适),重点掌握 “试商、调商” 技巧(如除数看大了,商可能偏小,需调大);
商的变化规律: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(或除以)几(0 除外),商不变(如 180÷30=6,18÷3=6,1800÷300=6);被除数不变,除数乘几,商反而除以几(如 180÷30=6,180÷60=3)。
运算律与简便计算
加法运算律:加法交换律(a+b = b+a)、加法结合律((a+b)+c = a+(b+c)),用于简便计算(如 25+138+75 = (25+75)+138 = 238);
乘法运算律(重点):乘法交换律(a×b = b×a)、乘法结合律((a×b)×c = a×(b×c))、乘法分配律((a+b)×c = a×c + b×c),如 25×(40+4) = 25×40 + 25×4 = 1000+100=1100,是简便计算的核心。
常见的量
面积单位:认识 “公顷”“平方千米”,掌握换算关系(1 公顷 = 10000 平方米,1 平方千米 = 100 公顷 = 1000000 平方米),能结合生活场景选择单位(如 “校园面积约 2 公顷”“我国领土面积约 960 万平方千米”);
时间单位:深化 “24 时计时法”,能计算 “跨天的经过时间”(如 “从昨天 20:00 到今天 6:00,经过 10 小时”),认识 “年、月、日”(平年 365 天,闰年 366 天;大月 31 天,小月 30 天,二月平年 28 天、闰年 29 天),掌握 “判断平年闰年” 的方法(普通年份 ÷4,整百年份 ÷400,能整除是闰年,如 2024÷4=506,2024 年是闰年;2100÷400=5.25,2100 年是平年)。
2. 图形与几何:空间观念的深化(占比约 20%)
重点从 “周长” 过渡到 “面积”,引入 “平行四边形、梯形” 的认识,培养 “图形转化” 思维。
平面图形的认识与面积
平行四边形:认识 “底” 和 “高”(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到对边的垂线段是高,这条边是底),面积公式推导(用 “割补法”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,面积 = 底 × 高,即 S=ah),如底 5 厘米、高 3 厘米,面积 = 5×3=15 平方厘米;
梯形:认识 “上底、下底、高”(两平行边是上底和下底,两底之间的垂线段是高),面积公式推导(用 “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”,面积 =(上底 + 下底)× 高 ÷2,即 S=(a+b) h÷2),如上底 3 厘米、下底 5 厘米、高 4 厘米,面积 =(3+5)×4÷2=16 平方厘米;
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拓展:能计算 “组合图形的面积”(用 “分割法” 或 “添补法” 转化为基本图形,如 “L 形图形” 分割成两个长方形,分别算面积再相加)。
图形的运动
平移:认识 “平移现象”(如电梯上下、汽车行驶),能在方格纸上画出 “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”(关键:找准关键点,数准平移的格数,如把三角形向右平移 5 格,先把三个顶点各右移 5 格,再连接顶点);
对称:认识 “轴对称图形”(如正方形、等腰三角形),能找出 “对称轴”(正方形有 4 条对称轴,等腰三角形有 1 条对称轴),在方格纸上画出 “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”(关键:找对称点,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)。
3. 统计与概率: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(占比约 10%)
从
发布于:浙江省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